中道

中道
內丹名詞。 指意守中丹田。 《道法會元》卷二十九: 〝夫此靈光者, 不內不外, 不前不後, 不上不下, 亭亭當中, 此謂之中道〞。 道教教義概念。 中道本是儒家所謂的〝中庸之道〞, 道教指表示修重玄之道過程中的一個階次。 唐道士李榮《老子注》中說: 〝極下慮之滯有, 舉之令不有也;不有不空, 合於中道也〞。 即為有欲念的人主張〝有〞, 無欲的人主張〝無〞(即空〞), 都屬偏執之見, 稱之為〝二偏〞;只有非有非無, 才合乎〝中道〞。 並借病與藥的關係比喻說: 〝道非偏物, 用必在中, 無必有有。 中和之道, 非有非無。 有無既非, 借彼中道之藥, 以破兩邊之病, 病去藥遣, 偏去中忘, 都無所有〞。 即以二偏喻病, 中道喻藥, 二偏既去, 中道亦忘, 病去藥遣, 空無所有。 這樣的中道又稱〝玄〞。 用中道觀來看待世界間的萬事萬物, 認為不靜不躁, 處於中和, 入道之基也。 故知懷雄猛之心者未可全真, 抱雌柔之性者不能志道。 今知性雄而守雄, 則不躁不速;亦知性雌而守雄, 則不靜不遲, 不滯兩邊, 自合中道〞。 在李榮看來, 靜與躁, 雌與雄, 柔與猛(剛), 速與遲等, 都是對立的兩邊, 都非正確, 這樣的人不可以全真志道〞;只有知其對立而處〝中和〞, 即不滯於靜、 柔、 雌、 遲, 又不滯於躁、 剛、 雄、 速, 這樣才合乎中道, 達到中道就奠定了入道的基礎, 才可進臨重玄之道的境地。
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